1)第三十二章 琼州参将李子固_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获得了丁魁楚的支持,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弘光元年闰六月初,朱慈烺来到肇庆,经过传统的三劝三让的法定流程,朱慈烺越过监国的过渡性职务,毕竟他是最天然的皇位继承人,不用那么虚头巴脑的,于闰六月12日,直接宣布成为大明第十八位皇帝(包含了弘光皇帝),下一年改元宣武。

  朝廷新立,一切从简。黄道周虽然几次推让,还是成了中极殿大学士,兼领礼部尚书;傅冠建极殿大学士兼领吏部尚书;丁魁楚文华殿大学士兼领兵部尚书,两广总督;瞿式耜武英殿大学士兼领户部尚书,广西巡抚;湖广的何腾蛟担任文渊阁大学士兼领兵部左侍郎,湖广总督;此时实际上已经进入隆武朝担任大学士的蒋德璟成为东阁大学士。

  隆武朝的苏观生担任刑部尚书,即将担任鲁监国小朝廷首辅的方逢年为工部尚书。

  同时,为了安抚地方实力派,隆武朝内的郑芝龙、郑鸿逵,鲁监国内部的方国安、王之仁都被封侯。

  其余的一些地方实力派以及义军首领,也大多封爵。

  虽然说李岩根据后世的记忆建言一番,隆武朝和鲁监国小朝廷的许多人员也获得任用,但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

  其中夹杂了不少汉奸,比如,丁魁楚、郑芝龙最为无耻,最后投降了满清被杀;方国安稍好,虽然后来降清,却是在图谋复明,因为郑芝龙的告发,方国安被杀;王之仁中途曾经降清,但最后良心发现,再次抗清,最后不屈而死,也算求仁得仁,不负他的名字。李岩自然极为憎恶这些人。不过,所谓的政治就是一种妥协,为了最大程度的让南方接受朱慈烺这个正统,还必须如此做。

  当然,护驾之功是谁也不能抹去的,尤其是从京师那虎狼之地讲太子接出,是不可能被忽略的,虽然古代称孤道寡的帝王一般健忘别人给予的帮助,但至少此时的朱慈烺还算知恩图报,赐予李岩李子固镇南伯的爵位,广东琼州参将,可以拥有五千人的军队编制,这算得上是有些超标了。要知道,即使一镇总兵,一般多的也就一万五千人。左良玉当初权倾南明,朝廷也不过给了五万的编制,粮饷折银一百零八万两。

  由此可见,黄道周等人对于李岩还是比较偏爱的。为什么呢?因为李岩没有与他们争论爵位与职位的高低。若是按照拥立之功的大小,李岩其实可以算得上是拥立第一功,毕竟,没有李岩,也就没了朱慈烺,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黄道周等人的内阁大学士之位。

  为了安抚李岩,自然就只能给一些实惠了。

  朝廷既然给了李岩编制,自然就少不了军饷,参照江北四镇的标准,年供饷银十万两。如果按照李岩先前制定的工资标准,普通士兵2两银子,加上军官的,平均3两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