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梨花满地(二)_重生之我是慈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年多了一个大军平叛的费用,少了一个纳捐的钱,”高心夔脸色古怪的很,“这样一上一下,户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再者,中枢一直的观点就是北疆平定即可,南洋之地,若是能有水师自然是最好,若是两下比较,自然是北洋更为关键。”

  “纳捐一事,不可再为!”慈禧太后斩钉截铁得说道,“这个钱就算是再多,我也是不能再开这个头,若是如此下去,永无宁日!”

  在晚清,进入官场的主渠道,除了科举,就是候补了。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上海《申报》以《官册最近之调查》为题发表文章说:

  吏部近日派各司汇录已经注册候补候选人员之衔名共计二十五万七千四百余员,其未经注册者尚不在内,中国官场之人才亦云伙矣。

  坐落在上海租界里的这家著名的报馆,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这条消息,如果文中数据准确的话,这说明清末官场后备的队伍,就有万人,其中还不包括没有注册者在内的。

  按理说,作为官员的后备队伍,在正常情况下,人数多少应该看在编官员的编制数量,才能估算出二者的比例是否恰当。据统计,晚清官员编制在4万人左右。按照这个数字,候补官员队伍应是正式编制的6倍多,这个数量可够惊人的了。

  晚清时期,候补大军为什么会如此浩浩荡荡,庞大无比?一个主要的原因即在于清政府的纳捐政策。

  纳捐,实际上就是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开买卖官爵的一种不合理却合法的行为。(未完待续。。)u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