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_黄巾张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健康的活动。走在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大军的补给,完全依靠随军的大车和马匹。由于无法就地获得粮食补给,军队的伙食,完全可以用粗陋来形容。

  汉朝时,农民们主要种植的粮食是粟,也就是后世的小米。至于后世的主食小麦、稻米之类,在当时属于杂粮的性质,种植得并不常见。

  而且,由于谷物加工技术的不足,小麦通常连壳都不去掉,就直接放到锅里煮熟了吃。这样煮出来的麦饭,由于掺杂了不少麦糠,据说比脱壳之后的麦子,更加的经饱。

  为了吃到一餐后世的常见食品——饺子,张狂不得不让人特地将麦子脱壳,磨粉,还差点亲自上阵和面,这才得偿所愿。为此,军师程昱暗中还特地劝谏张狂:

  ——以后可不要轻易就做这种东西吃,太劳民伤财了!

  平时的伙食都是如此,在行军途中的遭遇,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斥候掳掠了这些羊,即使以张狂的身份,也只能用一块风干的咸肉,加上一勺子发酵好的咸豆酱,就着煮熟的去壳粟米,囫囵的混一个肚儿饱了事。

  当然,两千年以前的豆酱,自然也不会是后世的那种美味佳肴。

  这东西有个外号,叫做“雷不作酱”。这句话,原本是句俗语,指雷雨天不能制作肉酱,以防发霉变质。但因豆制品易使肠胃胀气,人食用豆酱后,腹内气胀,有如雷鸣作响,于是,便有了“雷不作酱”的绰号。

  处理完军中的杂务,回到帐篷中,张狂虽然身体有些困乏,却还是不能马上休息。毕竟,他担负着一支独立势力的首领。

  奇袭南匈奴王庭的想法,是张狂在与并州刺史丁原、前豫州刺史王允会面以后,才做出的决定。

  虽然在会面时,王允表现得沉默寡言,完全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深知《三国演义》中是谁提出“连环计”的张狂,自然不会对这位相貌堂堂,正气凌然的“王司徒”掉以轻心。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后世资料的影响,总之,张狂无论怎么看王允,都觉得这位,总是一副包藏祸心的样子。没办法,有董卓老大的前车之鉴,张狂当上一回惊弓之鸟,也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这种对王允的忌惮,而导致心中的潜在不安,张狂重新与军师程昱,商量起一个已经被否决的提议。

  本来,那个由骑兵千人长乐进提出来的“奇袭王庭”计划,由于需要冒的风险太大,张狂其实并不喜欢。可是事过境迁,张狂派出去联系并州“太平道”的使者韦笑,带回了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消息。

  这个变故,让奇袭匈奴王庭的成功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八成的把握,或许还差一点儿。但是七成以上的成功率,已经值得张某人去试一试了。

  种种机缘之下,张狂果断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