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8章 孙元化的来信(一)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地土人住在一起,结为夫妻,生儿育女。

  孙元化知道皇帝有移民台湾的想法,于是趁着在岛上的时间,经常在港口走动,询问当地汉人为何来此。

  当地汉人说早在嘉靖、万历年间,这边就有人住了。

  最先来的是渔民,他们以往在澎湖列岛捕鱼,接着又到台湾中南部的魍港一带,然后扩展到鸡笼、淡水等北部渔场,为了方便补给,就开始渔民在岛上搭寮居住,让这里慢慢开始有了人烟。

  他们原本还想着短期住呢,但没想到台湾虽然贫苦,但土地肥沃,还没有官府收税,就开始在岛上长期居住起来。

  而台湾另一边的福建土地贫瘠,灾害频发,许多人活不下去,见台湾有人住,就逃难逃到了台湾。

  所以台湾并不是荒无人烟,是一块不毛之地,反而现在在里面的汉人还不少。

  孙元化大概估计了下,在台南大员港的汉人有上千人。

  这还只是大员港,据说在台湾的北部还有许多渔夫居住,估计其他地方也有数百人吧。

  并且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大员港口还不时有商船来此。

  据他的打听,每年至少有十多艘漳度商船往返于台澎各港口,从事两岸的贸易活动,拿着玛瑙、瓷器、布、盐、铜簪环等货,交换当地出产的鹿脯和皮、角。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感慨起来,自己真的是小觑古人了。

  以前航海技术不发达,台湾自然去的少,现在航海技术发达了,台湾也不远,去的人也自然多了起来,现在是既有人,商贸也颇为繁荣。

  朱由校想到这里也高兴,他们在台湾这么长时间对其环境甚是熟悉,到时候等朝廷去台湾的话,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了。

  伴随着张昶的讲解,孙元化给朱由校带来的惊喜也越来越多。

  孙元化这次不仅给自己实地考察了下台湾,还亲自看了下当地汉人种的庄稼,真的是不去不知道,去了一看吓一跳,台湾的土壤甚是肥沃。

  在大员港的大多是渔民,不擅长耕种。他们闲暇时就烧荒耕种,简单犁田直接播种,之后便不管了,任由其自生自灭。

  这种耕作方式在福建等地估计早就被骂死了,但饶是如此,在台湾耕种的收获,却比福建那边耕种得更多,可谓是倍增。

  因此孙元化写到这里,也不禁感叹起来。

  说当地的汉民在台地一年耕,可余七年食,台湾真的是余粮栖亩,庶物蕃盈,如果朝廷能多加移民,把这些地全部利用起来,那哪怕是弹丸之岛,也可以与中原比肩。

  这才是朱由校最为感兴趣,也是最关心的事情。

  孙元化所谓“台地一年耕,可余七年食”的话,他是不信的。但台湾的气候可以让粮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是没问题。

  更别说其西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地还大多是水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