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6章 胥吏问题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科举。但是如果等四年期满,那其他低等学员那该怎么办。

  他想到这里,随即就望向刘宗周跟李之藻,并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但这个问题,刘宗周二人早就有了解答,闻言当即拱手道:

  “陛下,虽然初级、中级学员仍然不能参加科举。但并不代表其没有出路。对于这些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他们学业完成以后,可通过户部或地方布政司的举荐,参加台宪考核,或作地方教习,或作府、县的官吏。”

  府县官吏。

  朱由校闻言不禁思量起来,这不就是把这些人下放到基层嘛。

  只不过明代的基层跟后世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府县官吏一般都是地方世袭豪强担任,位卑权重,县令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跟这些人打好关系,不然根本指挥不动。

  而现在如果把国子监剩余的人全部下放地方担任州县官吏,岂不是能略微改变这个局面。

  只不过他心中也有一个疑虑,就是官吏分途许多年了,此事推行起来怕没有那么容易,于是缓缓问道:

  “我朝历来重官轻吏,读书人无不视科举为正途。州县官吏大部分都是胥吏,如果这番推行会有人愿意去吗?”

  元代以吏治国,因此明代开国以后,就把此作为教训,认为官员贪墨就是因为胥吏重利轻义,因此有明一代,对于胥吏的看法一直不高,甚至还会刻意打压。

  只不过他话音刚落,不等刘宗周等人回应,吏部尚书赵南星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此事是微臣跟孙尚书等人与内阁联合商议的。”

  “哦,那你来说说。”

  朱由校对这个做法并不排斥,只不过觉得此事推行起来很难。但现在见此事是吏部尚书赵南星一手促成的,立马就知道此事应该有搞头。

  “陛下,我大明一千两余县,此可以说是我大明的根基所在。但根据臣的了解,一县之中朝廷亲自任命的知县、县丞等由朝廷亲自任命的官员不过区区十数人。其他经书、散书等书吏百人左右,而衙役人数有多则四五百人,少则三四百人。这些人要么世袭、要么徭役,朝廷根本管辖不了。

  而恰恰就这些胥吏人数众多,对本地情况最为了解。导致胥吏刻意欺上瞒下,纵容违法,对朝廷的诏命阴奉阳违,甚至不把朝廷命官放到眼里。他们所依仗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县官不如县管,铁打的县令,流水的县衙。

  因此臣等便商议,必须对胥吏严加管教才行,因此臣等才有此想法。既然胥吏太多,朝廷不能每一个都管,但县衙六房主事的任命,朝廷还是可以插手。”

  朱由校一听这话,心中也在琢磨这话究竟可行不可行。

  此事之前内阁也曾给自己禀报过,只不过自己日理万机,战事太多,因此就让内阁自己决定了。

  但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