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五章:精度是关键_起源之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这样的方法,但是现今世界上的化学气相沉淀法在制备后期,对于石墨烯的转移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制备成本较高,另外基底内部生长与连接往往存在缺陷。

  而起源的技术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这是制造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在制取石墨烯其他材料的时候,就是使用简单粗暴的切割石墨的方法制得石墨烯材料。

  使用起源设计的聚焦离子来切割块状石墨,得到需要的石墨烯材料,不需要氧化也不需要还原,保证了石墨烯的结构性和完整性。

  说起来感觉很简单,但是真正要实现的话,石墨烯的产量也不会那么低了,毕竟石墨烯可是纳米材料。

  而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而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用石墨在纸上轻轻划一层就可能留下几层的石墨烯,一层的石墨烯的厚度还不到一纳米!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

  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轴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纳米。也就是说,1纳米就是0.000001毫米。

  而石墨烯的厚度比这个更小!

  所以要求要求制造机械的精度仅仅纳米级别都不合格,必须达到原子级别!否则根本不可能剥离出石墨烯的原材料,而对于剥离机械的精度就要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

  机械系统的总体精度由系统内各环节的精度构成,不说其他的,就其中的齿轮只要出现一丝错误,剥离出来的石墨烯就会是厚薄不均匀的,也就谈不上使用了。

  工业对于精度的要求有时候是很苛刻的。

  举个例子,现在小视频很多,大家都可以看到许多看起来严丝合缝的配件,用肉眼完全看不出来是两个个体。

  但是用放大镜就能稍微看出来其中的痕迹是很大的。

  如果想要表面光滑就需要接着可以用砂纸慢慢打磨。

  但是等打磨好了,就真的大可以了么?

  如果用二十倍放大镜来看,就会发现用砂纸打磨出的材料,表面依旧是刚才的样子,还是凹凸不平。

  如果再需要打磨就需要用上更细致的砂纸,但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又是成了高低起伏的状态。

  接着就是上抛光剂慢慢研磨,可是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又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就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镜片,例如光刻机镜片或者天文望远镜的镜片等等,这些镜片都是手工打磨。

  以现在全世界的工业化程度还做不到纯自动化高精度打磨镜片!

  8级钳工就哪个国家都是当国宝供着的,这里所说的八级钳工是以前的钳工划分等级,八级是最高级别。

  这是绝对的技术精英,普通人没有几十年努力混不出来。

  “三年一个精车工,十年一个烂钳工。”这是大家的笑谈,不过也看出来八级钳工的稀缺和难度了。

  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至今尚无适当的机械化设备可以全部代替。

  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要依靠工人的手艺做精密加工。

  连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扶桑,制造那些超精密的光学仪器都需要手工进行细细打磨,这就是精度的原因,因为现在机械不管是精度还是磨合水平都达不到手工的水平。

  就算是现在的起源公司,制造这些机器只能工程机器人一个一个的打磨制作出来零件再进行组装,所以这个方法虽然好,也需要一些时间。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