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七十五章天地不仁_鬼谷神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的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此时坐在守藏室中书桌后,而王禅就像一个学徒一样坐在前面,时而记录,时而思索。

  这已经是王禅来此的第二个春来之时,王禅每日除了把自己的事做完,其它时间就是翻阅古书,而时不时有惑之时,老子就会十分神奇的为他讲道解惑,今天就是如此。

  此时老子说完,王禅此时脑中尽是矛盾之情。

  他曾习天问九剑,而天问九剑的本意就是以剑问天,而所问之事却都是人间之惑,比如问天是否有情,问天之极,问天之寿,问天之忧等等。

  有的所问,王禅已经基本上能明了,包天地之寿,包括天之极等,王禅知道天与道齐,道生天地,所以若说天地之寿,那当与道相同,亦是无极之寿。

  至于天地之限,也是如此,无边无际,并没有什么疑虑之处。

  可天地是否有感情,这却是王禅一直所想的。

  若说天地无情,那么又为何会生出这万千世界来呢?

  “师傅,天地不仁,为何却要世间之人以仁为善呢,难道天地生万物之后,并无感情,为何又以万物为刍狗。”

  “禅儿,若天地有仁,就不会生出万物了。

  天地之所以无仁,正是要世间万物有仁。

  天地虽生万物,却不以万物自居,万的于天地只是依道而为,并没有私心,何来有仁。

  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是谓无仁。

  在天地的眼中,人与兽无异,火与水无情,风与雷相交,昼与夜相替,阴与缺变化,这都是依道而为,不可有仁,有仁就会有私,有私必然成就不了世间万物。

  谁生谁死,谁为祭祀之品实在人不在天。

  我知道你习过一门剑法,叫天问九剑,实则是人之惑,问天天亦不告诉你的。

  问天不如问己,问己不如问道。

  天地之间时有祸灾,人有战火之乱,天有阴晴之缺,所以不仁,也才成就幻化无穷的世间万物。”

  “不错,不错,师傅所说正可解徒弟之惑,问天不如问己,问已不如问道。

  天地之间人如蝼蚁,蝼蚁如人,在天地眼中并无区别。

  适道而生,明道而脱,这一切都在万物之中,给予万物同样的机会,所以人才会从万之的中脱颖而出。

  就有如自然之道一般,弱肉强食,虎吃羊非是天地有仁,羊吃草也非天地有仁。

  反而是因天地无仁,这才真的有仁。

  仁义只在同类之间,于天地而言芸芸众生皆是一般,所以不需要仁。

  而仁字为人,也只有人与人交才会有仁之说。

  可为何圣人又不仁呢?

  难道?”

  “禅儿,你既已知圣人即是明道之人,而圣人之无为,既是以道为本,所以圣人自当与天地看齐,以天地为尊,依天地之行而行,所以既然天地不仁,为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