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6章 无可言说的悲惨_风起南洋178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在他们身上是再适合不过的。

  周小正一家,是标准的棚民,所谓棚民,是指那些居无定所,只能在山上搭个棚子居住的流民。

  他们或是因为丢失了土地,或者为了躲避苛捐杂税而选择上山开荒,梦想着能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到了乾隆末年,湖北郧阳一带的棚民数量已经相当多了,最少是数以百万计,而这些上山的棚民,都是各地来的流民,自然也没有什么宗族组织。

  而在古代,没有宗族这一层的保护,生存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我大清的差役来说,这些棚民简直就是长在地里的庄稼!

  因为在古代社会,行政力量到县就为止了,下面多被甲长、乡老控制,交租交税都由他们完成。

  相应的,官府的差役就很少下到乡下去,自然也就没法直接欺压乡下的乡民!

  而在郧阳这里就不一样了,没有宗族的保护,这些棚民也基本是黑户,面对官府来的衙役根本就无力反抗,随便来个衙役就能给这些棚民安上各种罪名,然后抢走他们本就不多粮食,甚至是妻女。

  甚至当时郧阳一带的衙役,把知县衙门下发的准予下乡巡查棚民的票据称为发财票。

  不但如此,这些棚民还要受当地的木厢厂、纸厂、铁厂等厂主的残酷剥削,有时候劳作一整天获得的报酬还不够自己吃饱,就更不提家人。

  在这种情况下,白莲教迅速传播直至起义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其中周小正的遭遇,在棚民中来说,是相当普遍而又典型的。

  他九岁多时,矿井发生矿难,父亲下矿就再也没回来,黑心的矿主不但不抚恤,还反诬周小正父亲下矿时,拿走了他好多的工具,还挖坏了他的矿井,强行收走了周小正一家本就不多的粮食作为赔偿。

  而下乡收税的衙役收不到税,就用一根草绳,牵牲口般的牵走了周小正的姐姐。

  绝望的母亲想去矿主家偷点吃的给不断喊饿的他,结果发现后被打成重伤,爬回家没多久就去世了。

  不到十岁,周小正就开始流浪,直到后来遇到了王聪儿,自那以后周小正就一直生活在白莲教的教友家中。

  在他心里,一身白衣的王聪儿就是他的恩人,是他的母亲,是他日夜思念的姐姐,而对于官府和地主乡绅,除了恨还是恨!滔天的仇恨!

  而作为先锋的这两千多人,经历都跟周小正大同小异,这些跟着满清有深仇大恨,而又悍不畏死的棚民组成的大军,别说是兴汉镇的绿营兵,就算把北京城的前锋营、健锐营、骁骑营拉过来都不一定挡得住!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