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还活着!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广开山门,讲学教书,

  以至于成就一代鸿儒……

  都是门人弟子不好,只要找回孔老夫子的真心原意,就能如何别这么天真了,如果这么想,你就被骗了。

  朱熹老夫子可不光会读书,会写书讲学,人家还会做生意…朱熹曾经创立了社仓,说白了,就是仿效王安石的青苗法,他向老百姓借粮米,收取利息朱老夫子先是在常平仓借了六百石米,经过十多年的经营,社仓积粮达到了三千一百石,简直是名利双收啊!

  最有趣的是朱熹总结自己社仓法和青苗法的不同,说一在乡间,一在州府,一由民办,一由官办。

  也就是说,青苗法是朝廷贷给了州县的百姓,而他的社仓法,是由士绅君子人,贷给乡里的百姓。

  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好说,反正朱老夫子给士绅们探索出一条如何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好路子,果然是江南大儒,

  士绅表率!

  说得再多,朱熹都是一屁股坐在士绅地主这边,而且还苦心孤诣总结了程朱理学,按照张希孟之前的总结,这东西就是个怪胎毒瘤,从根子上,就是有问题的。

  但是呢,话又说回来,理学有问题不假,但是朱熹治学的能力,读书的水平,论述的逻辑,还有太多可以借鉴的。

  长希孟想要自成一家,却是有太多的短板,其中最紧要的一条,就是他的思维模式和现在大多数读书人不一样,

  该怎么切入,如何让人们接受,成了张希孟的最大软肋。

  毕竟能接受张希孟想法的,都是饱读诗书,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不管是朱升、刘基、还是高启、徐贵,他们都是这类人。

  可是张希孟总不能指望着天下人先学好了孔孟,又装了一脑子理学,然后幡然悔悟,成了他的忠实弟子吧?

  很显然,这就不现实。

  没有法子,只能从朱熹的学规下手了张希孟虽然没有刨了朱熹的祖坟,但他决定把朱熹收编了,把理学也吞了…貌似更狠了!

  张希孟摆弄着白鹿洞书院的学规,前面提到过一些了,在这里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这几句话就是阐发纲常,并且把尧舜搬出来,说是我们学堂教导学生,正心修身,讲得就是父子,君臣大义,讲的是三纲五常。

  吧?张希孟看了半天。貌似没有什么问题,他要是讲学,也不能说教人家父子不和,君臣屠载,夫妻打架,兄弟反目这差不多就是一句无可挑剔的废话,全看怎么理解了。

  张希孟又沉吟了一会儿,他把夫妇有别拿了出来,随后在后面写了一句,有别无差。

  男女不一样,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

  可夫妇有别,这一個别字,就等于承认男女不同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