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6章 诸葛亮的新玩具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原料问题早就不存在了,反而是保密工作被放到了第一位,“黑伙药”再初级,那也是火药。一旦这个东西问世,或者是流传出去,所引发的后果可能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北邙山里的原料都是韦光正一手安排,分批分次运送进来的,即便是近卫团的兄弟,最多也仅仅是知道自己运送

  的那一批是什么东西。

  眼下,燕十一守在学校外围,燕四娃守在刘汉少附近,身边除了韦光正与典韦之外,就只有诸葛亮与司马懿。当年的校长办公室里,韦光正亲自从各个仓库中取来原料,放在刘汉少面前。手机端一秒記住『→m.\B\iq\u\g\\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拿来的原料不多,都是磨好的粉末,刘汉少小心翼翼地用勺子挖了一勺硝,倒进一个小碗里,再挖两勺硫磺,三勺木炭,然后轻轻地搅合,希望它们能够混合均匀。

  老实说,这玩意以前刘汉少也没玩过,究竟能不能成还是未知数,但是现在可不能怂,毕竟两个妖孽徒弟都瞪眼看着呢。所以,自觉搅合的差不多了,刘汉少摆出比高人还高一点的架势说道:“师傅给你们施展个神通,你们想不想看?”

  两个小妖孽都期待半天了,闻言立刻点头,只见刘汉少轻轻哆嗦着将小碗里的粉末在地上倒出一条细线,然后让韦光正与典韦把原料都拿的远远的,再取来油灯。

  诸葛亮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师傅,您是要烧它吗?”

  “不是要烧,是要点。”

  刘汉少接过油灯,却又用来烧一根小木棍。以前没干过这活,现在才发现居然这么麻烦,不仅没有传说中一晃就着的火折子,就是火石火镰也十分少见,并没有被推广开来,广泛使用,而人们日常引火,除了留火种或是借个火之外,便是用“木燧”与“金燧”。

  所谓“木燧”,就是钻木取火,但是有不少讲究,比如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或桑柘,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人们认为只有根据木头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所谓“金燧”,就是造一个凹面铜镜,反射太阳光于一点,引燃引火之物。但是,金燧的问题就是阴天与晚上都不好使,所以人们要是出门在外就只能“左配金燧,内配木燧”。

  另外,不管金燧、木燧,都需要易于燃烧的引火之物。也许就是这个引火之物慢慢发展起来,变成了更易于燃烧的“火绒”,到了魏晋之后,人们发现使用火石火镰,也能比较容易地点燃火绒,这才使得火石火镰逐渐流行起来的吧。

  …………

  点燃小木棍,又将其吹灭,只留下顶端一点点火星,刘汉少伸长胳膊,趔着身子,口中吆喝着:“都看好了,都看好了啊!”

  可怜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好像没注意到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