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 无题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得那么明显。现在不过是在文章的书写上稍加改动,你在这小事上较什么劲哪?

  除了文章句读的改变,皇帝崇尚“心学”也在报纸上有所显露。

  这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性信号,就象嘉靖崇道修仙,满朝官员就都是青词高手。

  不会你也得认真学,否则,哪有升迁得圣眷的机会?

  但仔细认真地读报上的文章,却又不尽是“心学”。

  致良知、知行合一,这当然是心学没错。

  可皇帝又强调学以致用、实体达用,这好象又批判了现下某些“心学”流派里不切实际的清谈之风。

  王阳明恐怕也没想到,他的传人会分成数派。有的竟发展到“束书不观”的地步,也就是拒绝一切社会知识和社会实践。

  作为哲学,各种学说本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可你搞什么坐禅和顿悟,象是要成仙封圣似的。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不是很清楚少年皇帝到底信什么学,似乎是实用之学,又好象是博采众长。

  要让朱由校来说,他只相信科学。而科学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实在是过于飘渺,难以理解和接受。

  制造器物需要科学,管理需要科学,财政需要科学,打仗需要科学,连种田耕地也离不开科学。

  现在,朱由校就很科学地批阅着贡士们的试卷。先分类,把写相同策论题目的归到一起,再品评比对,分出高下。

  没办法,贡士们的文笔都相当优秀。但在见识上却远不如少年皇帝,答的试卷肯定也不能让他特别地满意。

  可见识也有高低深浅,朱由校是要在其中择优,而不是苛求古人达到自己这般的眼界。

  虽然差强人意,但河南刘理顺忧国忧民,亦知民间疾苦,还是袁老师的学生,可为第一;

  朱由校终于确定下来,把在会试中只排在第二百七十三名的刘理顺拿到了前三名。

  慈溪冯元飙对开海禁倒有些独到见解,大概是因为家乡地处东海之滨的关系吧?

  卢象升,嗯,中规中矩,要是答武进士的试题,会不会好些呢?

  这个黄道周,书生气很重,可却有股子虎劲儿,更是犟种一个。嗯,倒也有其可用的地方。

  文震孟,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人……文安之,亦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一张张试卷在少年皇帝手中阅看而过,从起初的期盼殷殷,到后来的心情淡然,朱由校放下苛求,又多了几分宽容。

  先到地方历练,哪怕能清廉些,实干些,把朝廷推出的新政策落实下去,也可算是有用之臣。

  “皇爷。”王体乾进殿禀报,“登镇总兵沈有容,奉诏入京……”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说道:“宣沈有容入宫晋见。”

  沈有容奉旨赶到京师,按照规矩报备请见,却没想到刚到驿馆,皇帝便宣召晋见。

  来的路上便一头雾水,不知皇帝突然见召有何大事,甫至京师便宣召,更让沈有容胡思乱想。

  皇帝如此心急,到底有何紧急之事,是福是祸?

  怀着猜测和忐忑的心情,沈有容进入皇宫,来到了乾清宫外。

  很快,殿内便出来了内宫,引着沈有容走进殿内。

  。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