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五章 湄公省大发展之前奏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这防治之方,是否保秘?”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是给外人,乃是海商,奔走于南洋的海商,让他们也多一层保障。”

  董应举笑了笑,说道:“凡是我大明子民,皆可告知。即便是蛮夷,本官看也是保秘不了太久。”

  根本没有必要封锁保秘,也保秘不了多长时间。毕竟要让百姓知道如何去做,千千万万的人,不可能不被外人学去。

  李国助立刻放下心来,认为即便他不去告诉海商总会,义父那里也会得到防治之方。

  要知道,皇帝的宏图大志,海商总会是最先知晓,最先开始行动的。

  他在湄公省得到县令一职,也不过是来历练历练,并不会长久。

  李旦、颜思齐已经盯上了南洋宽广之地,在皇帝的授意下,以商贸为幌子,去渗透、刺探,直至占领更大的地盘。

  按照皇帝的承诺,谁建立了功业,朝廷将不吝封爵之赏,并给予一定的封地。

  这又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给予商人真正的爵位,真正的封地。即便是本朝的开国功勋,得到此待遇的也是极少极少。

  显然,皇帝也是看好了海商集团的开拓精神,才先给予其方便,希望他们能够成事,并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辽东已平,举国欢庆,湄公省也要为大明贺,为圣天子贺。”董应举笑容满面,显出与以往不同的轻松和快意,“你已经看到城内的布置了吧?”

  李国助赶忙点头,说道:“张灯结彩,极是隆重。下官所治下的县城里,也是一样的欢庆气氛,却是不如府城。”

  董应举呵呵笑着,与李国助又谈了一会儿,才让其告辞而去。

  厅内只剩下了董应举一人,他沉思良久,重新收拾起被李国助打断的思绪,提笔铺纸,开始给皇帝写密奏。

  有些事情,董应举并没有告诉李国助。并不是不信任,而是与李国助没有什么关系。

  皇帝询问董应举关于湄公省的情况,主要是北面占城国,以及占城国北面南阮的情况。

  其时,安南分为南北两部,连年交兵,北郑南阮互有胜负,谁也无法将对手一举击败,从而统一安南。

  而占城国已经是势弱将灭,只是南阮没腾出手来,才允许其恭顺地存在。

  但大明在湄公省拓地垦殖,把占城国夹在了中间。

  这样的形势下,南阮恐怕就更不好下手。他们也不傻,留着占城国作缓冲,比直面强大的明朝的压力可要小多了。

  在董应举看来,占城国暂时维持,对湄公省的发展更加有利。毕竟,现在湄公省的拓展方向主要是向南,直至大海。

  在中南半岛的最南端,拥有港口的意义重大。作为前往暹罗和马来亚半岛的中转站,给前往南洋的海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同时,这也是水师所要求的,能够更好地控制南海,抵挡西夷。

  “万岁明鉴,湄公省明年如能再增十万移民,垦地耕种则足够三年之积。而水陆军队过万,更可横扫獠蛮,所向无敌……”

  董应举放下了笔,觉得辽东平定,朝廷应该能够给予湄公省更大的支持。

  。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