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二)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的豪强大姓都有谁家给搞清楚了,才方便他日后“对症下药”。

  闻得刘备担忧,荀贞笑道:“如此,以卿之见,我该怎么做,才能把诸家对我的敌意消弭掉呢?”

  “明公初来,尚无一政出府,诸家所以对公存怀敌意者,盖是因公逐故五官掾、功曹、主簿等吏出府之故也,备浅见,明公不妨在这方面下些功夫。”

  “噢?怎么下功夫?”

  “故五官掾、功曹、主簿诸吏对公不恭,当逐之,可郡县诸家之中不乏衣冠世家,其族中必有知礼恭谨、晓明政事之子弟,明公可择优取之。如此,既可充实郡朝,又可化解诸姓敌意。”

  荀贞在逐走了故五官掾、功曹、主簿等府吏后只从现有的吏员中选任了部分,用之顶替空出的职位,他选任的人不多,府中空缺的吏职还有不少,上至太守的门下亲近属吏,如主记等,下至府中具体办事的列曹,如户、比、时、田、水、仓、金、集、漕、法、兵、尉、贼、决、议、医等,均还缺人,尤其列曹,现今一半多的曹都没有一把手,也即曹掾,有的曹连曹史都不够人数,现下郡中贼寇肆虐,半数之县被於毒盘踞,政事非是最要紧的,但等荀贞平定了於毒乱后,要想政通令行,就得先把这些空缺的吏职、至少是列曹的曹掾先补上。

  刘备的这个建议只从表面上看,却是一举两得。

  只是,他之所言却不合荀贞之意,荀贞笑而不语。

  刘备看出了荀贞的不以为然,说道:“备愚陋,敢问明公,可是别有良策?”

  荀贞从容说道:“昔朱博治郡,云:‘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我也有此意。”

  朱博生性刚直好义,而且起於寒微,少小家贫,没怎么读过儒家的经典,重法轻儒可以理解,荀贞却是“士族出身”,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的,而在治郡上却有效仿朱博之意,说出“奉三尺律令以从事”的话,刘备颇是惊讶。

  刘备毕竟跟从荀贞日浅,对荀贞早年在颍川时为吏的作风只有耳闻、没有亲眼见过,他所见到的只有荀贞在赵中尉任上时的礼贤下士,因当闻荀贞欲效朱博治郡时不免惊诧,荀攸却是早知荀贞“重法”的作风,见惯不怪。

  对荀贞重视法纪的作风,荀攸虽谈不上积极支持,却也并不反对。

  一则,儒吏固然讲春秋决狱,搞动机论,动机如是好的,那么即使触犯了法纪也可以从轻发落,荀贞在颍川任西乡蔷夫时为得到儒生的认可也按此判过案,可这只是来自董仲舒的观点,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却也不是一味提倡宽松之政的。

  二则,颍川受春秋战国时申不害、韩非子等法家名人的影响,郡中的士人向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