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普通的国庆阅兵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点五十分,观礼台上一阵轰动。许多人纷纷站起,没多久就见到赵嘉仁赵官家出现在主席台上。

  ‘主席’是一个非常文雅的古语。中国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席地而坐也颇讲究,先铺上房间那么大小的席子叫“筵”,每个人坐的小垫子叫“席”,跟现代的椅垫和蒲团差不多。

  在这种礼节中,进屋先脱鞋,再走过筵,坐在席上。因此,这就是‘入席’的由来。入席时,客人有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正位或主家席位,以示尊重叫做主席。后世常说的‘酒席’、‘筵席’‘酒筵’,是从大小不同的筵、席来定名酒宴。

  所以赵官家所在的高台很自然就是主席台,在大宋文人和百姓们眼中,主席台这个词是完全土生土长的中华称呼,熟悉,亲切。

  在观礼台众人忍不住想靠近主席台,负责维持治安的立刻要他们坐下。瞅着这帮穿飞鱼服的,有人不服气。定睛一看,为的乃是刑部尚书司马考以及一些侍卫头子。这帮人这才不情不愿的回到座位上。

  八点五十五分,阅兵司令到了主席台前。‘司令’同样是中国传统名词,‘司’是掌管的意思,‘令’是指挥命令,‘司令’指的就是掌管号施令的官员。这个是差事而不是职位,颇为符合此时阅兵的状态。

  “报告官家,部队已经准备完毕,请官家视察。”司令员在台下大声说道。

  赵官家点头,下了主席台,翻身上马。在阅兵司令的带领下从一个个方阵面前经过。广场在平地上,今天天气晴朗,附近的山上,路边都满是人。在场能够看到赵官家隐隐身影的人得有过十万。在这么多人眼中,大概分不太清楚赵官家。因为他身穿军服。若是在近距离上,军服的种种标志都能清楚的让众人分清赵官家的地位。然而从远处看去,那些细节根本无从分辨。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区别在哪里。现在他们只能根据马匹的前后去判断到底谁具有更高的地位。

  在如此之多的瞩目下,赵嘉仁行若无事。他经过一个个方阵,与部队用口号互相呼应。军队的装备气势在赵嘉仁这样的老军人眼中一看就能看出好坏。以赵官家看来,宋军的状况比2o世纪的kmT军强。和pLa就没办法做出明确的比较。

  海花辛公使听不到赵官家的声音,却能听到宋军方阵整齐划一的应答声。那股子气势就震的海花辛的小心肝扑通扑通乱跳。

  等赵官家视察结束,他重新回到主席台。军乐队奏乐,行进式开始。

  最先过去的是依仗兵方队。最前面的三位旗手与护旗手身高19o,后面的依仗兵身高统统185。看得身高165的,在蒙古军中不算矮个的海花辛公使暗生自卑。

  大宋男子平均身高过17o,禁军要求身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