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077章 【番外七】_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弟,还因为殴人至死流放雪区——若非看在费家面子上,早就秋后问斩了。

  费映环、娄氏夫妇,被侄子、侄孙们簇拥着回家。

  一路询问状况,当然是报喜不报忧,只说长房家的老四学习好,公费就读于南昌大学,未来几年多半能考上进士。兄弟俩留下十多个子孙,也就这一个成器的,算是未来的门面人物。

  费映环早先每年都要回家祭祖,65岁以后就没再走动。如今十多年过去,再回故乡老宅,触目生情,感慨良多。

  可惜,大都是些生面孔,年轻辈一个都不认识。

  路上偶有老人上前打招呼,费映环和娄氏虽记不清了,却都感到非常高兴,让随从递上些铜钱做见面礼。

  在费家老宅用过午餐,费映环便带着妻子娄氏,迫不及待的去乡间溜达。

  宅子附近全是茶山,更远处还有造纸厂。

  费映环指着一处没种茶的山地说:“那里以前是我家的地吧?”

  费映环兄长的次子说:“叔父,那里以前确是费家的地,不过国朝初立时已经分给了佃户。”

  “分了也好。”费映环笑道。

  他拄着拐杖往前走,却见地里有个老农,正在割薯藤往竹筐里装。

  费映环老远就喊道:“收红薯呢?”

  老农闻言转身站起,看清情况之后,连忙过来拜见:“少……老爷,红薯还能再长,我割些薯藤回去喂猪。”

  “你可是想喊我少爷?”费映环问。

  老农说道:“老爷,我以前在费家做小厮,在杂院里住了好几年。先前老爷回鹅湖,我也带家人去镇上迎了,见到老爷心里可欢喜得很。”

  费映环高兴道:“也是故人,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

  老农说:“我叫费聪,今年62了。”

  费映环又问:“家里过得可好?”

  老农打开话匣子道:“早先靠种地就不愁吃穿,后来孩子多了,又有了孙子,这地里刨食就不够。我家老大在河口镇做船工,已经做到了二把头,全家搬去了河口镇。老二不争气,只能跟着我种地。老三是没福气的,学习成绩挺好,放暑假下河洗澡淹死了。还有两个闺女,一个嫁去了横塘,一个嫁去了城关。我那大孙子也拿工钱了,在纸厂做了几年学徒。二孙子进的茶厂,也快要出师了。三孙子……”

  “多子多福,你好福气。”费映环笑道。

  老农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看他们自己去挣。”

  几个有眼力劲的随从,帮着老农割薯藤,然后帮老农挑回家。

  费映环一路跟老农闲聊,身后跟着一大群人。

  老农的家是四间半土屋,其中那半间属于猪舍,正养着两头大肥猪。

  “汪汪汪……”

  拴在猪舍前的大黄狗,看到众人恶狠狠狂吠,被老农呵斥两声便消停了。

  老农的家人纷纷出来,端板凳给费家人坐,又用陶土碗沏来几碗碎茶,这种碎茶在产茶地很便宜。

  费映环走进堂屋,发现房梁上居然悬着几块腊肉。

  费映环笑道:“此清平之乐也。”

  老农说:“咱们这些种地的,有好皇帝才能享福。”

  费映环接过一碗碎茶,品了一口,味道不咋地。他来到院中,听着猪舍里的拱槽声,远处突然传来鸡鸣,猪舍前那条大黄狗,也跟着神经质的叫唤起来。

  眺望远处的茶山和农田,费映环问妻子:“夫人,此间安逸,可以终老。”

  娄氏笑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确是养老的好归处。”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