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老家来信_开荒:穿成养母早逝的小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鱼。不过好在兜里有卖鱼钱,黄豆腐请两人下了顿馆子,好菜好饭地招待,让张赵三人受宠若惊。

  黄豆芽把家里的千字文拿了出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跟千字文比照。

  这本千字文还是黄豆腐的启蒙书呢,那时候上的族学,黄家老爹花了大价钱买的,没成想族里人那么缺德,处处针对黄家,搞得黄豆腐才上了一个多月的学堂,千字文还没背全呢,就被迫回家了。

  所以黄豆腐是只会背千字文的前部分,但是不认字。后来老爹老娘相继去世,黄豆腐担负起了家里的重担,自然是没空看书了,这书也就传给了黄豆芽。

  黄豆芽整天在家无事可干,就拿着千字文认字,虽然大哥不认字,但是会背,黄豆芽就跟着背一句,学一句,愣是靠这种笨法子,认了不少字。

  所以黄豆腐才会直接把信交给自家小妹,因为全家只有小妹认的字最多。

  不过黄豆芽去年冬天也给侄子侄女启蒙了,这两个孩子也认不少字了。

  在黄家六口人中,上了一个多月学堂的黄豆腐,反而成了家里认字最少的三人之一,这其中还有一个没满月的奶娃娃。

  其实黄豆芽上辈子也是认字的,她是家里的长女,三岁就启蒙了,直到五岁家中突发变故,跟着爷爷逃难,那是她已经启蒙两年了,只不过小孩子的忘性大,后来久不看书,认得的字也渐渐忘了。

  不过毕竟启蒙过,再学习认字肯定是要比旁人快很多。

  黄豆芽认识大部分常见字,只不过杜三家的这封信,很显然是找人代写的,而且写信这人还是个爱咬文嚼字的酸人,把这封信写得晦涩难懂,要想看懂,还真得借着千字文比照一下。

  “信上说,他们给咱爹咱娘上坟了,清明节和中元节都没落下。”杜三家的回信上,首先就把黄豆腐嘱托的事情交代了。

  “杜三哥真的是个守信用的汉子啊。”黄豆腐得知自家爹娘坟头不缺香火,放心了不少,对于杜三的人品颇为赞赏。

  “咱爹和咱娘在地下应该是不能缺钱花了,两边给他俩烧纸钱呢。”黄家三老在世前,对金氏这个儿媳妇很不错,所以金氏也一直把三老当亲爹亲娘看待。

  黄豆芽对于自家哥嫂的感慨,没敢吱声,继续往下读信。

  “信上说,咱们老家这两年的年头不好,雨水少,地旱得厉害,收成不好,好些人家都吃不饱饭,有些人家已经顿顿吃糠了。”

  这一段写得非常地晦涩,好在黄豆芽有上辈子的记忆,又逐字逐句专研后,可算是明白了信里的内容。

  虽然黄豆腐和金氏这两年在关外过得很不错,但是毕竟故土难离,对于老家的消息还是十分渴望的。两人趴在炕桌上,认真地听着小妹念信,都不敢大喘气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