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二章 赤壁铸成三足鼎,隆中一对传千年。_典籍华夏直播古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国演义》的剧本约束下,年轻的诸葛亮侃侃而谈,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三分天下”的局面。

  很装逼!

  很有腔调!

  很主角光环!

  可是,电视机前和直播间里的观众,却集体陷入沉思。

  因为按照张凡镜头表现出来的,在画面右边演绎的,才是张凡以及张凡团队理解的“真实历史”。

  在先前《典籍华夏》的直播中,张凡团队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了他们的极度严谨!

  迄今为止,哪怕是一个远景镜头的布景细节,都经得起最严苛的考证,任何苛刻挑剔的历史学家也挑不出毛病。

  事实上,网络上经常出现类似典籍华夏某处不符合史实的论调,但最后都被证明只是哗众取宠,或者是自己的失误闹了乌龙。

  有这样辉煌的战绩,人们愿意相信《典籍华夏》表现的,力图接近史实,经得起推敲。

  那么,这次的“三顾茅庐”呢?

  右侧画面中的内容,所谓三顾茅庐,其实并不是刘备单方面的寻觅人才。

  首先诸葛亮早就上门自荐过,后来君臣相谈越来越融洽不假,但隆中对的内容,很多也并非出自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的观点!

  两人相互印证相互探讨,才将这篇流传后世的“隆中对”内容最终完善,形成了三分天下的观点,并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坚持执行,一度大获成功,以赤壁大火铸成鼎立三足!

  这是真的?

  不同于《三国演义》中对于刘备的弱化,对于诸葛的神化。

  在张凡的《典籍华夏》中,刘备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只会哭鼻子的废柴,诸葛亮也并非高高在上只能被供奉在神坛里。

  这,就是张凡理解的历史?

  倒也……合情合理……

  因为思想惯性的缘故,好多人还是难以接受这样颠覆的转变。

  《三国演义》深入人心,所以将诸葛亮拉下神坛的过程,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尝试求助于《说典解籍》里的两位专家,但不论是吴思衡和易中天,都十分聪明,并不选择站队,只是说张凡的理解,符合人性,是非常精彩的历史解读方式,与史学界主流的观点颇多相合之处,云云……

  或许唯有张凡自己知道,刚才出现的那一幕,不需要参考任何史学观点,也不需要在卷帙浩繁的古籍中寻找理论依据。

  那是源自身边诸葛亮的回忆。

  只要诸葛亮还不至于老年痴呆,那刚才的那段影像,无疑就是历史的真相。

  回忆,结束了。

  诸葛亮仿佛是轻轻吁了一口气,向身边的张凡说道:“多谢张凡先生,让我能够再次见到先帝,见到关羽张飞两位将军,可谓死而无憾!”

  “丞相客气了!”

  张凡笑了笑,伸手指向不远处的草庐,那里的《三国演义》还在演义着。

  “丞相未出隆中,定三分天下。虽然并不像后世认为的那样,但所谓隆中对的内容,还是以丞相的观点为主。困守一隅,却有如此见识,心怀天下,丞相当得起‘卧龙’两个字,也当得起后世千年的赞誉不绝!”

  “不敢不敢……”

  诸葛亮连忙摇头谦逊,道:“亮,资质鲁钝,虽殚精竭虑,却不能保全先帝基业,万分惭愧,岂敢承受后世的过誉之词?所谓隆中对,不过是在先帝的启发下,畅所欲言而已。倘若不是赤壁一战……难有后来的局面。”

  说到这里,诸葛亮神色微变,忽然表现出某种渴求,将目光转向张凡,道:“先生纵观后世一千八百年,其中必定有真正的贤能高人,能窥未来变化,能观胜负玄机。不知可否……让我开开眼界?”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