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议国事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是词臣向内阁过渡最关键之处。

  身为内阁宰相,对于国家大事要全盘了然于胸的。

  何况此事看来已是大势所趋,我不用反对什么人,顺着说几句话就好了。

  许国笑着道:“大宗伯刚到,要不要看一下郑经略的上疏。”

  林延潮出班道:“多谢阁老,其实林某心底也是认同太宰,大司马之见,正所谓以一则专,两则分,经略之于总督事权并重,万一意见互异往返关白,彼此顾望岂非延误大局。”

  “论事权经略之权重于总督,论责任总督之责专于经略,一人操其重权又一人分其专责事体,此事实在不便。故而林某以为让郑洛兼理总督庶事权,如此得以安心殚力于西陲矣。”

  许国闻言笑着道:“诸位以为大宗伯之见如何?”

  众官员们纷纷道:“正是如此。”

  “老成之见。”

  申时行向天子问道:“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天子温和地笑着道:“这郑洛是申先生亲自向朕举荐,即然如此几位卿家都这么说,那么朕就当用人不疑!”

  此事算是定下了,今日的廷议总算是有进展了。

  众大臣都是心想,若是今日林延潮早到一点,今天不是可以早点下班嘛?也不用站到现在腰酸背痛。

  许国继续道:“播州杨应龙之事诸位如何看?”

  王锡爵出班道:“播州杨应龙,可以命黔蜀两省会勘,可以让杨应龙到任意一省接受朝廷勘问。”

  “但王阁老,如此杨应龙必去四川,而不去贵州。在下以为不如一鼓作气,将播州改土归流。播州之地乃沃野,若收之云贵川三省都是有利。”

  “可是归土归流触动太深,万一逼反杨应龙即酿成兵灾。同时也引起西南其他土司之不安,这并非是朝廷柔之以远,治以不治之策啊。”

  ……

  两边再度吵成一团,众大臣们意见不一。

  许国看了林延潮一眼,照本宣科地问道:“大宗伯有何高见?”

  听了许国之言,林延潮当即在班内一动不动道:“云贵的边情,林某并不熟悉,不敢乱说。”

  许国同意了林延潮意见,哪知天子却道:“无妨,林卿知道多少说多少就是。”

  林延潮心底。。。。这是天子不放过自己啊。

  林延潮心想大家反正都发表意见了,自己跟着说就是:“回禀陛下,臣就斗胆言之,臣记得川贵土司兵力之强首安氏,次杨氏,安氏自嘉靖年间以来就有不臣之心,唯独杨氏还算恭顺。”

  “当年太祖平定天下时,四川杨氏率先来附,岁纳粮两千五百石,太祖念播州杨氏首附,故而不定额征赋。而今这杨应龙虽屡有恶行,但对于朝廷却没有露反迹,并且屡屡献木助工。”

  许国道:“那么大宗伯的意思就是不剿了?以抚为主?”

  林延潮道:“许阁老,在下的意思并非如此,播州离朝廷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