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四章 未来_篡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整个道的范围发生了大型旱灾,这个受灾区域可就比后世的一个省大多了。

  而全省几乎颗粒无收,是个多么严重的情况,只要细想就让人不由浑身发寒。

  但最严重的,还是百姓们抛弃了原本赖以为生的田园,开始远离这个生长的地方,竭力想要去外面找一条...活路。

  农耕时代,没有什么灾难比这个更严重。

  李子卿只能抱希望于一点:“逃荒的百姓有多少?”

  萧平微微弯腰:“过半...灾民。”

  河南道人口一千多万,全境受灾,灾民数字大概四百余万,过半...也就是两百万人?

  两百万人的逃荒?

  “种地的百姓,最能知道收成年景,开春欠收后,百姓就意识到年中将会发生严重缺粮,早在四月间,每天就大约有一千多名灾民逃离河南道,而且在朝廷依照惯例征粮征税后,这个情况...立即加剧了。”

  “百姓们有些抗议,但都无济于事,在少数地方,地方官府甚至动用了府兵对付百姓,交上来的东西,比他们嘴里的东西有价值得多。”

  “灾情中的百姓,按照正常年景上交税粮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河南道的许多官员,都借着这股灾情投机发财,强买强卖,坐地起价,以势压人威胁恐吓之事层出不穷,百姓的家产被掏空,田地被变卖,才只能选择逃离这个地方。”

  李子卿深深吐了一口气,她明白了。

  这个局面,再加上长久的不下雨,官府赈灾的无力,就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脱离了土地想要逃离的难民。

  甚至会出现一个自东向西的大规模流民图。

  在长安的官员和掌权者们思考着大唐下一步该往哪儿走,该怎么和吐蕃突厥打交道的时候,百姓们却想的是该去哪儿逃荒。

  两百万人的逃难啊...

  不对!李子卿突然凝神。

  第一次接触逃难的人,是朱重八。

  也就是李子卿回到长安后,李易开始招兵时候的事情。

  算算时间,和萧平说的正好对得上,但当时怎么看,也没有这般规模才对。

  若是出现了过百万人的逃荒,他们必然会前往能讨条活路,富庶的地方,在河南道旁边有多少?要么是往下去江南,要么是往上去陪都洛阳或者...长安。

  但长安的难民,李子卿开设报坊的时候,是派了锦衣卫去查的,情况没有这般严重,当时还以为是小股几万人的逃荒。

  两百多万人去了哪儿?为什么这件事没有在朝堂上被捅出来?

  是地方出了问题,还是长安...

  李子卿问了出来。

  萧平的神色却更复杂了,他虽然闭着眼睛,但好像仿佛能看到一般:“殿下...不必心急,尽可赴宴,等到赴完宴后,在下...就带殿下去看。”

  李子卿有些不悦:“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去赴宴?本宫乃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