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 水源_太玄仙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修为越是高深,能与之交流的存在就越是稀少。所以从古至今那些得道高人,总会给世人留下超凡脱俗的孤傲之感,实是天地虽大,能倾谈一番的却少之又少。

  唐易虽不曾达到那些大神通者的境界,可到了如今地步,知己亦是难寻。

  周从文不是知己,甚至连友人也称不上,然议尽秘境后的交谈,二人甚是夷悦。

  唐易前世生活在一个信息共享的年代,虽身有不便,却能静下心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问。今生出身玄门正宗,无论眼界见识皆少有人能及,几番境遇之下,对于大道感悟远胜寻常之辈,甚至太玄仙门中同辈之人无一能与他谈玄论道。

  而周从文却不逊色半分,他不仅天资不凡,尚有万载积累,更难得的是,他对大道有种独特的见解,绝非单纯的邪魔外道之流,修为高深,却心性不足。若论感悟,比之正道大派的有道全真毫不逊色,每出一语,朴实无华,虽非惊世骇俗之论,却发人深省,引得唐易兴致勃勃。

  二人相谈甚欢,争论亦是精彩,好在唐易心念坚定,若是换了他人,怕早被周从文折服,道心全消,生不起半点论辩之意。饶是如此,唐易亦是思潮起伏。

  周从文在唐易离开后心生孤寂,而唐易却是愈发昂然,行路不下百里,脑海中周从文那言辞凿凿的语论和潇洒自如的姿态亦难挥去。

  唐易虽佩服周从文的天资,道心,才智,可明白晓畅不会与他成为朋友。唐易虽无怜子柔心,却也不似周从文那般无情,视生命如草芥。每个生灵的性命大抵只有一次,唐易自然不愿随意亵渎。

  从大道本质而言,两者并无对错好坏高低贵贱之分,道途不同,所求的大道亦不相同,那二人便从根本上截然相反。对修士而言,性格也好,修为也罢,并非相交的必要条件,游戏红尘的高人欣赏愚笨不堪的傻小子,不是什么新鲜事。而道途不同,则万万不能妥协,佛家慈悲普度,道家淡然超脱,二者亦不会为求得道途草菅生灵,否则与魔何异。

  ……

  素娥横空,无尽的精华洒向层层碧波,眼前是一个景色绚丽清澈无暇的湖泊。此山中有这般怡人之境,很是难得,引得唐易驻足不前,不忍错过此般景象。

  这湖不知承载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可湖水却是流淌着勃勃生机。

  唐易自从和周从文论道后心神激荡,诸多感悟念头频生,却又似一团乱麻,毫无头绪。猛然间发现这一片别有洞天的寂静之地,有些触动,荡荡默默的心神不禁平复些许,便索性留下来,观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唐易静坐湖泊边,悠闲的沉浸在丽水映月之中,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似是有滴滴流水从心头拂过。这些水滴仿佛在心中有了生命灵性,一个个依照某种无法言说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