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一十章 难熬的冬天_远东162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据地的工业小组,在流民中选拔一些工匠,组织开办了工业学习班。说出去都丢人,明年吕梁山根据地也就是开几个小作坊。生产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用品。满足根据地的基本需要。更多的是对根据地的一些设备和工具,进行简单的维修和养护。

  明年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后。他们会进入各个岗位实习。以后会做为根据地的骨干。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李明想为将来河套根据地的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未来的河套根据地,才是公司的重中之重。但是公司各部‘门’普遍对河套根据地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公司各部‘门’培养的专业人才,去河套那个老旧边荒地区,也属实有些‘浪’费。

  所以尽管李明和胡伟四处化缘,最终才找来了二十余位公司的内部员工。一百多名移民员工。而且普遍是各部‘门’比较边缘化的人物,或是各个岗位上多出来的员工。

  在冬训期间,根据地管委会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诸如足球篮球棋类合唱团长跑拔河等等。都是以中队大队为单位,极大的丰富了流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根据地在流民们辛苦训练的间隙。组织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比赛,使得根据地在紧张冬训的同时,也变得轻松快乐了许多。

  至于吕梁山太行山沂‘蒙’山等根据地的建设,反而没那么紧迫。主要是在根据地建立流民武装,收拢大明各地的流民,组织他们在根据地进行屯田,争取做到自给自足。

  利用崇祯大旱这段时期,大明各地流民四起这个机会,逐步扩大根据地的规模,在大明各地遍地开‘花’,建立各级基层政权。将来公司入主中原的时候,一个个初具规模的根据地,在大明各地积极响应,配合公司的行动。

  面对地域广阔的大明北方,以及无数大明的百姓,仅凭公司在辽东培养的基层干部,根本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胜利果实。而且大明北方各省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也需要大批当地土生土长的员工,担任基层各级领导干部。

  整个冬天吕梁山根据地,都在忙碌中度过。虽然冬训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数万流民的‘精’神面貌却出奇的好。根据地管委会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流民们的欢迎。

  吕梁山根据地的条件还非常艰苦。流民们住的是窑‘洞’,几十人挤在一个窑‘洞’里面。因为物资的极度缺乏,施工的条件也有限。到了冬天,小冰河时期的极寒天气,使得窑‘洞’内的温度很低,也只能做到冻不死人而已。

  流民的伙食标准也非常低,早餐仅有一碗稀粥,午餐除了一碗粥,还能分到一个杂面的饼子,晚餐也是和午饭一样。副食更是寒酸,每人只能分到一点儿咸菜,还是在午饭的时候才能分到。

  至于穿的用的,那就更加的寒酸了。每名流民只有一身土得掉渣的棉袄棉‘裤’,还有一双棉鞋和一副棉帽和棉手套。另外每人还有一个棉被,连褥子和枕头都没有。

  最冷的那些天,流民在窑‘洞’中睡觉的时候,呼出的那些浓郁的哈气,到了第二天早上,在他们的被子边缘,结成了一层晶莹的白霜。

  ps:感谢输名字烦书友151008025630844的月票支持。;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