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四零章 卢植大事不糊涂_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冀州牧卢植是一位能力出众、经历十分传奇的人物。之所以这么说,这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有莫大的关系。

  卢植字子干,幽州涿郡涿县人,跟大耳刘是地道的同乡,跟公孙瓒也算得上幽州老乡。他是当世著名的经学家,与享誉四海的大儒郑玄为同门师兄弟,门下子弟有许多人;他又是一代名将,与皇甫嵩和朱儁齐名,曾经官至北中郎将和尚书。

  在卢植去世之后,他的家族后来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三国之后,涿县被改名为“范阳”,故而涿县卢氏又被世人称之为“范阳卢氏”。卢植之后的一千八百多年,范阳卢氏代代出英才。仅从魏晋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名人就高达八百多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百余人。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涿州人卢坤,是卢植的嫡系后裔。海外卢氏宗亲中,有韩国的两任总统卢泰愚和卢武铉。

  三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但能给家族后世留下如卢植这般深远影响的人物,不过荥阳郑泰、郑浑兄弟两个,至于其他诸如王允、崔琰、崔州平等五姓七望中的人物,并非兴盛宗族的始祖,只是将祖上的名望沿袭了下来而已。

  如果不是刘和的干预,那么此时的卢植已经被一抔黄土埋在了地下,根本没有今时今日东山再起的风光无限。

  当初洛阳政变时,何进被杀,董卓进京,掌控朝政。董卓意欲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朝中无人敢言,唯有卢植独自一人站出来大声反对。董卓大怒。下令将卢植处死,被董卓强行征辟的大学士蔡邕为卢植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

  从卢植这件事情来看,大学士蔡邕真心是个好人,刘和救他实在是太应该了。

  卢植狠狠的得罪了董卓,知龗道洛阳之地不可久留,于是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老家涿县。等董卓批准之后,卢植便赶紧走小路离开了洛阳,结果董卓真的派人沿着大路追杀,卢植于是连老家涿县也不敢回,一头钻进幽州军都山中,从此不问世事,直至袁绍征辟他为军师。

  因为刘和的“强势插入”,袁绍没有将冀州和幽州拿下,卢植也没有被别的势龗力给挖走。刘和劝说老爹刘虞放下对卢植的芥蒂。终于请得卢植出山,先是在安次城外劝退了公孙瓒,接着出任渔阳郡太守之职,然后接替韩馥出任了冀州牧。

  卢植在离开洛阳时。官职是个尚书,权力虽然不小,但跟手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州牧相比,却还差着好几条街。如今董卓已死。天下分崩,文武双全的卢植自然有一种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