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三九章 邺城之危_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众多、机动力强的骑兵,二是利用坚固防御工事进行防守反击。但这两样优势在面对兖州曹操时,就要大打折扣。

  首先。北方的骑兵一旦南渡黄河之后,因为兖州地区山地和水网的限制,骑兵机动力强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其次,如果刘和早早地拿下冀州。就会刺激曹操提前准备,在靠近黄河的沿岸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这样刘和在以后对上曹操的时候。就要面临一场又一场的攻坚战。最后,刘和如果过早地将袁绍赶出冀州,就要大规模地征召士兵防守地盘,而一旦扩军就会影响到刘和在幽州推行的经济增长计划。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刘和一直忍耐着袁绍在冀州搞东搞西,顶多是在青州田楷危急的时候,让鲜于辅从侧面进行牵制,却未曾真正与袁绍的部队交手。

  但是,不交手,不等于不想交手,更不等于不敢交手。太史慈和鲜于辅两人闷在冀州好几年,眼看着赵云、张郃、徐荣、鲜于银和徐晃在北方东征西讨,频频建功,虽然嘴上没有怨言,可心里也着急的很。

  原本袁绍是以冀州防守为重点,光是邺城附近就布置了六万重兵,如果再加上清河和赵郡的兵力,差不多有十万之多。振威营和振武营加起来只有四万兵马,所以太史慈和鲜于辅一直隐忍不发,只在暗中默默关注着冀州南部袁军的一举一动。袁绍在冀州屡次努力,想要扩张地盘,都被刘和制止,无奈之下只得将突破口放在并州。

  等到袁绍率领冀州一半兵力进入并州之后,留守的兵力便只剩下五万人,一直等待机会的太史慈和鲜于辅不约而同地向刘和请示,想要饮马黄河。

  刘和觉得整顿冀州的时机基本成熟,于是给太史慈下令,让他先跟黑山张燕联系,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将留守邺城的淳于琼解决掉。

  太史慈接到刘和的命令之后,很快就与张燕取得联系,在成功说服张燕出兵并州之后,太史慈便着手对付冀州留守的袁军。太史慈先给驻守渤海的鲜于辅去信,建议鲜于辅将兵马暗中调动至安平境内,接着又给青州平原郡的田楷去信,让田楷故意在靠近清河郡的地方与袁军制造摩擦。

  鲜于辅接到太史慈的书信之后,知道这是攻打袁军的信号,于是将部队分成三路,悄悄沿着绛水逆流而上,抵达了安平棘津城,然后埋伏在这里,等候太史慈进一步的动作。

  田楷与太史慈虽然互不隶属,但当初振威营和振武营在他被袁绍“修理”的时候曾经出手相助,加之这次太史慈请田楷对付的便是老对头,所以田楷欣然接受了太史慈的请求,派出五千兵马从平原进入清河境内,接连攻占了几座县城。

  留镇魏郡的淳于琼,是袁绍麾下资格最老的一个都督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