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_这一世很短这一世又很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每姐,我还是无法敞开心扉去爱一个人,我父母的事情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觉着自己都不会爱了,也不敢爱了。我总觉着自己的经历配不上任何一场爱情,我的家庭让我觉得很自卑,如果势必要谈一场恋爱的话,我想我会选择那个门当户对的人,但这也不会让我有十足十的安全感,我认为任何一种亲密的关系的最终走向都是分离。”

  “中国式的父母经常是打击式的教育孩子,他们不懂鼓励孩子的进步、天赋和与众不同,他们似乎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再就是一些格外严苛的家长,一些有暴力倾向、缺乏陪伴的家庭,这些家庭走出来的孩子都会携带自卑因子,这是很正常的,而且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下的小孩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理,这也与我们父母生活的社会大环境有关。另外,我们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是我们也逐渐理解了它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才有这么多铺天盖地的科学育儿的理论提出。”每每试着一一解答林恩的疑惑。

  “在古代呀,‘门当户对’中的门当,是指大户人家门前雕花的两面石鼓门枕,在大门框上、凸出的四尊木头雕刻的漆金的‘寿’字门簪,是我们所说的‘户对’。旧时大户人家财不外露,打听不出人家家里的实际情况,那就在两家儿女定亲之前派人到对方家的门前看一看,通过“门当”上的图案来判断对方家庭所从事的行业。古代的婚嫁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时候上层人士是很难接触到下层人士的生活的,他们之间的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异,要在一起和谐的生活是很困难的,而且还特别容易让双方之间缺乏安全感,再者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不高,需要依靠男方,门当户对也是一种保障。”

  “而我们现在呢?更多的是在讲求‘做自己’,我们提倡抛弃世俗。现代社会里女性能顶半边天!我们无需依附于男人,所以我们现代人更愿意追求‘三观合’的伴侣。我们提倡与伴侣之间的势均力敌和三观契合而并非两人背后家庭的势均力敌。我们结婚之后是要自立门户的,不是封建家庭、同在一个屋檐下,不能因为身份的卑微而被婆家欺负和看不起。再看看现代社会的离婚率持续走高,家族的势均力敌并不能阻止三观不合的二人去追求各自的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指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一种心理情绪。幸福有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和意义。我们看看这个定义,幸福不就是精神层面的富足、做有意义、让我们开心和得到最大满足的事儿吗?!”

  “关于分离,这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