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七章 “小惩”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雨、奏报迟延之处即行指名参奏,亦属不合,著革职留任,恩诏所得荫生著革退。

  京城留守的六部九卿衙门,有头有脸的,都在这里了。别的不说,就说六部衙门,就发作了八个尚书,十三个侍郎。

  除了礼部尚书赫硕咨被革退外,其他的都降级留任。饶是如此,也够让人吃惊的。

  偌大一个京城,没有几个三品以上顶戴的了。

  除了吃惊,不少人心里剩下的就是窃喜。

  工部尚书出缺没多久,还没有人补缺,这又空出来一个礼部尚书来。

  曹颙这边,寻思的却是别的。

  既然专程回京详查官员祈雨之事的嵩祝没有即行指名参奏,那递折子的是哪个?

  即便是当初废太子时,康熙也没有这么大面积地处治群臣。不过同那时的处治相比,这次更像是“小惩”。

  “降级留任”,不过是换身顶戴罢了,没有换差事,只要出点小成绩,就是“官复原职”;当然,要是出了纰漏,怕是就彻底掉下来,甭指望再充京堂。

  这相当于每个人的脖子上,都套了个套,就得战战兢兢的才行,否则就要断送了前程。

  发作完留守京城的官员,内侍没有像平素朝会似的,喊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而是直接喊了“散朝”。

  朝堂上的几位皇子,三阿哥、四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几个,则是有内侍传口谕,到烟波致爽殿见驾去了。

  曹颙则随着文武百官出来,回到内务府衙门这边。

  康熙并无大碍,这使得曹颙松了口气。不过也开始琢磨,是不是再写个请旨折子。

  曹颙这边惦记着事儿,伊都立这边也没闲着。

  因修缮行宫,伊都立这边才立了功,还惦记着自己复职之事。就算不回太仆寺,仍在内务府这边,从五品的位置也委实太低些。

  趁着四下无人,伊都立问曹颙道:“孚若,瞅着这番动作,倒是瞧不出皇上用意来,到底因何大怒,总不会就为了祈雨吧?”

  曹颙听了,摇了摇头,道:“圣心难测,我也不知。”

  伊都立则是有些坐不住,在地上踱了两步,叹了口气道:“就算熬下来优异的考评又能如何?我想要升一升,怕是艰难。”说到最后,已经分外沮丧。

  曹颙见了,劝慰道:“左右大人还年轻,着急什么?熬上几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到机会。”

  他说这些,是因为伊都立是十三阿哥的连襟,同十三阿哥关系还好,但凭这两条,往后的前程就错不了。

  “早过了而立之年,快要四十了,还年轻什么?”伊都立摇摇头,道:“先父这个年岁,已经进了内阁,迁了礼部侍郎,我却还在从五品上混着,真是给祖宗蒙羞。早知如此,我就该考进士,入翰林,也不用这般苦熬。”

  伊都立抱怨了两句,想起一事来,道:“大人,今儿衙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