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二章 德芸坑王_德芸大师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清朝乾隆年间,就在京城东直门外的高粱桥,过去也叫高亮桥,传说是,有一年龙王爷受了玉皇大帝的旨意,要在京城降下灾害,把水都给带走了,有一位叫高亮的小将军骑马去追,后来水追回来了,这位高亮将军却丢了性命,为了纪念他,才建了这座桥,当然了,这是民间传说,正史当中,高粱桥修建于元朝末年······”

  萧飞这边开书了,刚才又是讲《张双喜捉妖》已经濒临失传,又是讲得来这套书有多不容易,已经吊足了观众们的好奇心。

  现在萧飞这边开始讲正文,观众们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抬着头,目不转睛的盯着台上,生怕一个错神的工夫,就丢了重要的内容。

  “高粱桥边上呢,有这个一家三口,两口子带着一孩子,男人姓张,叫张大楞,干什么的呢?打八叉,过去老京城的土话,说的就是这个人什么都会干,什么都能干,谁家房子漏雨了,瓦匠的活他能干,谁家地里收庄稼,忙活不过来,他也能干,谁家搬家缺个力巴,他也能行,哪家说相声的缺个捧哏的,他也能临时给救个场,唱曲儿的缺个琴师,也能来!”

  一开始说的还挺正经的,到了后面,观众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真要是有这么全面的人才,还用得着打零工?

  “总之,张大楞呢,要是搁现在,那就是个多工种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放在过去,就叫打八叉!”

  还能这样解释啊!?

  “媳妇儿呢,姓李,平时在家里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照顾孩子,俩人有个孩子,刚5岁,名字就叫张双喜!”

  男主角出来了!

  观众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

  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捉妖?

  送上门去,估计也就能让妖精塞牙!

  可越是这样,观众们就越是好奇,越是想要往下接着听,别说半个月了,就算是一个月,哪也不去了,就为了听这段相声。

  上场门边上的郭德强也是一样,竖起了耳朵,认认真真的听着。

  现在刚刚开始入活,郭德强就已经发现了,萧飞这个版本和他重新整理编纂的版本存在着一些差异。

  萧飞入活,开始引出来的就是一家三口,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往后面听,又有些地方开始和他的版本一样了,故事开始,都是因为张双喜小孩子不会说话,引起了父母的误会,最终导致父母双亡。

  不一样的是,郭德强的版本里,张双喜的母亲李氏是上吊而死,父亲是自焚而亡,而萧飞说的这个版本,母亲李氏是上吊死的,但是父亲点着了自家的房子却没有死,而是被救之后,投河而亡。

  哎呀!

  郭德强猛地一惊,对啊!可以这么处理啊!

  这个故事后面有一个水鬼,当时他不知道怎么安排,现在听了萧飞的版本,立刻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